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刑法 > 刑法罪名 > 贪污贿赂罪 > “嘴上腐败”定贪污罪
“嘴上腐败”定贪污罪
发表时间:2013-05-17 浏览次数:149

“嘴上腐败”照样能定贪污罪,律咖网小编整理了有关“嘴上腐败”有关问题,帮助你解决对整个“嘴上腐败”照样能定贪污罪案件的解读:

近来,公款吃喝的“杯盘狼藉”深受谴责,“嘴上腐败”被网民评为餐桌浪费的“生力军”。从私法意义上来看,权利人对于所有物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但是,私权保护并不意味着只能将浪费行为放逐于道德进行规制。新加坡法律规定,在餐馆浪费食物需要加倍付费,就是通过法律的强制性将道德潜移默化为人们生活的习惯。

在我国自助餐行业中,也多贴有“浪费罚款”、“剩余超过100克按照一个人进行计费”等类似提示。从法律角度来看,餐馆不是行政处罚的主体,没有处罚的权限,但借助于道德约束性,这些没有实质法律意义上的“规定”,对就餐人仍然具有相当的克制和引导作用。

法律需要花费更大气力介入的应是公款吃喝中的浪费行为。公款吃喝处分的并非是自己的所有物,不但不具有私权处分的性质,更是严重损害了国家机关职务廉洁性,腐蚀性更大。我国刑法第382条将贪污罪定位为: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

在司法实践中,已出现公款吃喝而被判处刑罚的案例。2009年,浙江省舟山市中级人民法院以贪污罪、受贿罪,两罪并罚一审判处原岱山县高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傅平洪有期徒刑11年,并处没收财产人民币5万元。傅平洪用公款为自己吃喝玩乐“埋单”,最终被法院认定为贪污,这一判例在全国罕见,被媒体称为“舟山案例”。

公款吃喝正逐渐从党纪处分演变为刑事严惩。因此,要将法律惩处与制度建设相结合,在发挥法律惩戒威力的基础上,加大公务消费管理的制度建设。如明确消费标准、限制消费方式、严格消费审核、公开消费结算,探寻日常公务管理和刑事惩处的责任对接方式,形成长效的制度约束机制。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嘴上腐败”定贪污罪”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5 律咖推荐指数:90 业务咨询人数: 197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