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涉外法律类 > 倾销补贴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颁布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文号:市府发〔2008〕24号
颁布日期:2008-12-15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

市府发〔2008〕24号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

为加快发展服务业,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7号)、《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黔府发〔2007〕33号)和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服务业发展总体方向和基本思路,提出如下意见。

一、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总体思路和目标

(一)总体思路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以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为方向,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增加就业、促进消费为目标。为适应我市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大力发展交通、金融、信息、科技、会展、中介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煤炭、冶金、建材、制造业等加速融合、互动发展。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旅游、房地产、文化、市政公用和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发展“三农”服务业,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服务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城市综合实力,并对周边地区形成较强的辐射影响力,促进全市经济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二)主要预期目标

预计到2012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达15%以上,达到200亿元。在第二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实现服务业总量的快速扩张,努力保持服务业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不下降。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3%以上,达到150亿元,初步建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齐备、业态先进的零售商品市场体系。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30%左右。服务业结构明显优化,吸纳就业容量显著增加,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趋于完善,逐步形成适应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需要的服务业体系。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的重点任务

(一)大力发展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煤炭、冶金、建材、制造业等加速融合、互动发展

1.交通运输

要实现由依靠基础设施投资建设拉动经济向建设、养护、管理和运输服务协调拉动的转变。加快组建公路建设融资、公路项目建设业主、县乡公路养护维修等职能为一体的市、县(特区、区)交通发展企业,不断调整优化基础设施、运输装备、运输服务的布局结构,大力提升基础设施的建设质量与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客货运输安全与服务水平,全面增强安全、救助、市场监管及为公众服务的支持保障能力。加大无牌无证车辆整治力度,做好外挂车辆回籍及回籍后的服务工作。鼓励运输企业集团化、连锁化,提高运输规模效应。规范运输服务行为,提高运输服务质量。把交通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定位在更加突出交通运输的优质、快捷、安全性的要求上来。要实现由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科技进步、行业创新、从业人员素质提高和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转变。不断提高行业创新能力,激发创新活力,增强创新实力,更加注重科技创新和行业从业人员素质的提高。要实现主要依靠单一运输方式的发展向综合运输体系发展转变。要在充分发挥各种运输方式比较优势的基础上,加强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实现主要运输通道、运输枢纽、信息资源等的整合,用信息化手段改造交通指挥、组织体系,建设便捷、通畅、高效、安全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提高运输系统的整体效率,更好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金融保险

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整体实力,积极培育银行类金融机构竞争力,提高银行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引导银行类金融机构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拓展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金融支持。

继续推进银行体制改革和机制变革。争取引进全国性和其他地方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到我市设立分支机构。积极稳妥推进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组建试点,组建小额贷款公司等支持“三农”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进一步做大做强农村信用联社,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的基础上,争取筹建市农村合作银行或者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持市商业银行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管理水平,明确市场定位,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和城市居民,推动其上市。

引导银行业加强和改造对薄弱环节的金融服务。运用监管和货币信贷政策等手段,引导农村信用社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督促和指导农行和农发行加强对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基础设施的信贷支持。按照“重点突破、典型引导、产品创新、总体推进”的原则,引导银行业转变经营理念,大力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积极稳妥地发展证券、信托、融资租赁、典当等金融业。支持保险扩大服务范围、拓宽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积极配合贵州保监局做好辖区保险市场监管工作,推动成立市保险行业协会,促进行业自律。

3.信息通信

到2012年,全市信息化指数达到西南地区同等地级市的平均发展水平,在省内名列前茅;建成省内先进的信息基础设施,全市电话普及率达40%,其中移动电话普及率达28%,全市IP出口宽带达4×10GB;有线电视用户数达30余万户;建成标准统一、功能完善、安全可靠的政务信息网络平台和基础性、战略性政务信息数据库,初步形成电子政务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实现电子政务的组织管理一体化、信息资源数字化、内外服务网络化;90%以上的党政部门及组织建有网站及内部办公网,与上下级之间互连互通,实现资源共享,公文流转、项目审批和公共服务等业务实现网上办理;全面推进企业上网工程,实施中小企业信息扶贫工程,大中型企业上网率达100%,小型企业上网率有较大幅度提高;信息产业发展速度加快,结构日趋合理,信息产业增加值增幅不断提高,并成为我市国民经济的新兴产业;城市信息化的整体水平得到实质提升,初步构建起以“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传输网络化、信息技术应用集约化”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六盘水”基本框架。

4.科技

力争在“十一五”期末,六盘水科技进步水平综合评价及科技投入、科技产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有较大提升。培养、引进一大批适应市场竞争的科技创新人才,逐步适应发展需要。到2012年,全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到13万人以上,通过培养和引进,使全市高层次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提高到5%左右,形成我市人才合理配置的科技人才队伍。在市中心城区建成综合工程技术服务中心,提供企业科技创新、钢铁工程、煤炭工程机械技术和煤炭安全工程等技术服务,在各县、特区、区配置科技服务中心。

5.中介

2012年在市级登记注册的各类中介机构达到100家以上,从业人员达到3000人以上,从业范围增加,种类基本齐全,满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

一是拓展和规范律师、公证、法律援助、司法鉴定、经济仲裁等法律服务。二是发展项目策划、知识产权事务、财务顾问、并购重组、上市等投资与资产管理服务。三是规范发展会计、审计、税务、资产评估、校准、检测、验货等经济鉴证类服务。四是支持发展市场调查、民意调查、资信服务和工程、管理等咨询服务。五是结合我市煤炭、建材、电力、钢材等工业基础情况,鼓励发展专业化的工业设计,并推动广告业发展。六是积极引进国内外著名的咨询、策划、鉴定、评估、认证等类型的服务企业和专业人才。七是加快培育优质骨干中介企业,创建中介服务品牌,带动中介服务整体水平的提高。

(二)大力发展面向民生的生活服务业。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1.商贸流通

以“大商贸、大流通、大市场”为目标发展商贸流通业。至2012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50亿元,年均增长13%以上,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将物流业培育成为我市的新兴优势支柱产业,在第三产业中的比例到2012年达到10%以上。

——做大做强现代商贸业。适应社会消费结构转型的需要,积极发展连锁经营、仓储式超市、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业态,应用现代服务技术和经营方式改造提升传统商贸业。采取引进、兼并、连锁、联合、代理等方式,积极引进国内外品牌商业企业,加快培育发展大企业大集团,提升核心竞争力。

——增加商业零售网点。启动城市商业中心、城市商业次中心及商贸走廊建设,改造黄土坡、荷城商业中心,新建德坞、水月商业中心,使其成为符合标准的区域商业中心;逐步改造和新建符合标准的商业街,促进经贸流通业的快速发展。

——发展大中型批发市场。根据城市发展确定合理布局,对现有市场通过整治、改造、迁移等措施优化和调整批发市场的布局,有效集聚批发市场。

一是整顿农产品批发市场,在社区商业中心限制设置专业批发市场,积极激活双水农产品批发市场。推动市粮油储备中心等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推进中药材批发市场、马铃薯批发市场、盘县畜产品批发市场等项目前期工作,促使其加快建设。二是新建生产资料批发市场。建设德坞生产资料批发市场、钟山区农资种子市场、老鹰山农业机械市场、大海坝钢材建材市场和完善钟山矿山设备市场。三是新建工业品和其他商品交易市场。加快文体用品市场、石龙工业品交易市场、杨柳义乌小商品综合市场和老鹰山煤化工产品交易市场等建设。

——推进物流配送的现代化。要通过对商贸仓储、交通运输的整合、重组、催生、改造一批有实力有影响的商贸物流企业,到2012年商贸物流企业计划达到16家。大力推广物流先进技术,各个物流企业从实际出发,逐步推广应用条型码、电子数据交换、卫星定位系数、地理信息系统等手段稳步推进物流配送的现代化。同时,结合“数字六盘水”工程,尽快建立互联互通、安全可靠、便捷通畅的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市中心区城南物流中心和双水、德坞、大垭口3处货运站,在六枝、盘县城区和有条件的小城镇均应建成相应货运场站。

——发展六盘水会展经济。依托区位优势、产业优势和环境优势,加强与全国行业协会、会展机构的交流合作,积极争取承办国家级展会,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会展,形成一批具有产业和地方特色的专业化会展品牌。同时,围绕会展业发展,加快会展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大型商务会展中心建设。加强会展业主体的培养,引导和鼓励有志于会展业的各类经济实体组建专业会议展览公司。鼓励外商投资会展业,通过联合、参股的形式,培植一批实力雄厚、竞争力较强的会展业企业。

——培育餐饮服务业新的增长点。一方面,在保持我市地方特色的基础上推陈出新:一是饮食开发与文化展现相结合,开发保护具有六盘水地域特色的餐饮。二是提升饮食服务质量,丰富饮食类型,形成适合不同档次需求和口味需要的饮食体系。三是结合地方小吃,开发饮食夜市。四是根据游客需要,形成系列化的经济型特色早餐。五是开发一套能反映夜郎文化、到六盘水必看的文化盛宴,结合“农家乐”、近郊休闲度假等,将旅游形象传播与餐饮、歌舞娱乐等结合起来,开发夜郎歌舞宴。另一方面,扶持发展品牌企业,打造新的餐饮航母,继续引进大型餐饮服务业,发挥连锁经营、品牌效应;引进国际先进饮食文化,积极吸纳各种风味、各地菜系在我市经营。新建、扩建一批星级宾馆、酒店。

2.旅游

按照《六盘水市旅游发展规划》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六盘水特色的夏季避暑旅游、城郊休闲旅游、文化节庆旅游、山水观光旅游、运动康体旅游、文化体验旅游、科考探险旅游、商务公务旅游、都市产业旅游和红色旅游等12类旅游产品。

围绕“中国凉都”品牌的打造,突出城市个性,完善服务功能,发掘夜郎文化,抓紧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加快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旅游资源开发,重点开发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南开风景名胜区、韭菜坪景区等近郊旅游,逐步推进牂牁江风景名胜区、盘县古银杏风景名胜区、盘县大洞竹海风景名胜区、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等远部旅游开发。积极开展山地运动,打造夏季高原体育运动城市。

建设5个市县游客服务中心,完善国道、省道、高速路景区标识系统。加快凉都森林公园、以朵森林公园、儿童乐园等公益园区建设,抓好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度假示范区建设工作,加大月亮河省级森林公园、牂牁湖旅游区、历史文化名镇的开发建设力度,不断提高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梭戛生态博物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丰富旅游内容,深化旅游景区内涵,打造我市旅游精品。到2012年,建设形成1—2个全国知名的文化旅游品牌,“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进一步发展,消费结构更加合理,旅游产品结构多样化,使“中国凉都”旅游品牌的载体得到不断丰富,实现旅游总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旅游经济产值占全市服务业产值比重的30%以上,且逐年有所增长。

积极推进与贵阳、昆明、成都、宜宾、曲靖等区域旅游合作。组织我市旅行社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旅游资源的整合,策划精品旅游线路,组织旅游产品的包装;策划城市旅游互动活动;加强与兄弟城市旅游局的联系,共同整合旅游资源,打造“凉都”旅游品牌,吸引广东、重庆等夏季炎热城市为主要客源地的国内外游客;加强区域旅游信息化的交流和合作,完善旅游电子商务平台和营销网络。

积极利用外资、民资开发旅游资源,培训从业人员,兴办旅行社、旅游饭店和旅游项目。鼓励组建大型旅游集团,推进旅游业向连锁经营、规模经营方向发展。完善旅游功能配套和基础设施,加快通往旅游区(点)的道路建设。支持、鼓励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和发展旅游相关专业。鼓励成立与旅游相关的各类民间综合性、专业性行业协会、专业服务机构,发挥其自律性管理和服务功能,提升旅游服务水平,推动旅游目的地的打造。支持组建旅游汽车公司或旅游车队。开通市中心城区到玉舍国家森林公园、天生湖及沿途景点以及乡村旅游点集中区域的旅游专线客车。加强旅游公交的规范营运,解决群众前往景区的交通问题,满足市民及外地游客的迫切需要。积极争取铁路部门的支持,在夏季开行六盘水站始发前往气候炎热大城市的列车。

3.房地产

——以推进城镇化为动力,加快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培育新的有效需求。结合城市用地规划和发展规划,房地产开发重点逐步向新城区、六枝、盘县及小城镇拓展延伸。通过旧城区改造和重新安置,在改变城市面貌的同时,大力推动城市房地产需求。

——面向不同收入阶层,建立完善的住房供应体系,重点解决好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不断加强廉租房制度建设,进一步加大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力度。

——面向不同需求的人群,在市中心城区开发小户型房,为“候鸟”型人士提供消夏避暑房源。

——提高政府调控和监管水平。一是建立市房地产预警预报系统,定期和不定期对市场进行分析预测和监控,引导理性投资和消费。二是营造维护公平竞争、健康有序的市场环境,培育壮大县域房地产的发展。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规范市场秩序和行为,坚决查处房地产开发和交易中存在的质量低劣、虚假广告、合同欺诈、面积缩水以及中介、物业管理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保障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文化服务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等重点文化工程,继续实施“2131工程”,到2012年,基本建设有线与无线并举,上下联通的全市广播电视覆盖网络,使全市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5%以上,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98%以上,市有线电视骨干网逐步要与乡镇联网;加快创作队伍建设,至2012年创作出1—2个思想艺术性强,具有感召力的艺术精品;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人才,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到2012年在市中心城区新建市级博物馆、图书馆各一座,建成4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图书馆和文化馆达到国家建设标准。街道、社区按标准建成社区综合文化科技活动中心。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着力培育面向市场的竞争主体,发展广播、影视、音像、出版、报业、期刊、演艺、文化娱乐、文艺培训等文化产业。加大文化产业开放和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结合凉都高原气候特点,大力发展体育产业和竞技体育事业,鼓励社会兴办群众性体育组织和俱乐部,引导居民扩大体育健身消费。

逐步关闭模拟电视信号,全市实现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整体平移。

5.社区服务

到2012年,全市基本建立起与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城镇建设、产业结构相适应的多种经济形式并存、管理效益优良、社会互助经常、群众参与踊跃、服务手段先进、覆盖范围广泛和服务门类齐全的社区服务业网络,努力开创“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新局面。

一是完善社区服务站建设。全市要建立一批规范化、标准化,有典型示范作用的社区服务站。其中市中心城区4个,六枝2个,盘县2个。二是进一步健全社区为老服务。建立和完善以老年福利、生活照料、医疗保健、体育健身、文化教育和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老年服务体系,基本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目标。三是进一步健全社区劳动就业服务。构建组织健全、设施完善、程序规范、服务到位的就业帮扶和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体系。四是进一步发展社区文体、科教服务。五是进一步发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力争到2012年完成钟山区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六是大力支持经营性社区服务业的发展。七是在社区增设洗浴业、洗染业、修理业、美容美发、像馆业。

6.教育培训

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构建具有六盘水特点、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整合现有教育资源,近期重点建设贵州理工学院、六盘水职业技术学院,增加优质教育和高层次教育的供给,完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岗位技能培训,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实施“制造业、能源开采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计划”。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推进企校联合和产教结合,把教育教学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推广结合起来,加强实践教学与就业能力的培养。

进一步加大农村劳动人口的技能教育培训,增强农村教育为“三农”服务的功能,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鼓励社会力量办学,加强对民办教育的引导、管理和监督。鼓励开放式办学。

7.医疗卫生

深化卫生体制改革,统筹城乡、区域卫生协调发展。坚持以政府为主体,强化政府责任,改革公立医疗卫生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优化卫生资源配置。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加快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建立功能完善、反应迅速、运转协调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机制,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重点是加强疾病防治和预防保健,严格控制艾滋病、结核病、乙型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传播,有效预防和控制各种地方病和职业病。加强妇幼卫生保健。重视精神卫生及疾病防治。

加快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明确社区卫生服务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作用,形成城市医院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合理分工、相互合作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到2012年,基本建立起符合国家要求,适应六盘水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卫生服务体系、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卫生执法监督体系,使群众享有同小康生活水平相适应、质量比较优良、费用比较低廉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并不断满足社会多层次、多样化卫生服务需求,国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不断增强卫生事业对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作用。努力缩小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的差距,医疗卫生综合服务水平达到全省中上等水平,人均期望寿命力争达69岁,婴儿死亡率、孕产妇死亡率、平均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率控制在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以下。

三、加快服务业发展的促进政策

(一)切实加强对服务业的组织领导,建立和健全服务业发展协调机制

进一步加强市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职能,研究制定全市服务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协调解决服务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服务业发展的组织协调、规划制定、政策研究和行政服务效率的督查催办等工作。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做好相关行业的规划编制、政策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区也要建立健全工作机构,明确职能,切实加强对服务业工作的领导。建立重大服务业项目领导联系制度。

建立服务业发展目标考核机制。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各县区及市直部门目标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完善服务业统计制度,建立政府统计、部门统计和行业统计互补的服务业统计体系。完善部门间信息交流和共享机制,及时、全面、准确的掌握服务业发展动态。

(二)加大投入和政策性扶持力度

加强政策性资金对服务业发展的支持,注重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在积极争取国家、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同时,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作为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重点用于与国家、省的引导资金项目配套和我市面向“三农”服务体系、就业服务体系、社会化养老服务及新兴服务业等服务业薄弱环节和领域建设项目的贴息与补助,支持新兴服务业和具有社会公益性服务业项目的发展。各县、特区、区也要设立相应的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逐步形成以各级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民间资本和境外投资共同参与的服务业多元化投融资机制。进一步拓宽服务业融资渠道。积极引导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服务业。加强政府、银行、企业间的沟通合作,引导银行在独立审贷基础上,与政府投资相配合,增加发展潜力大、信誉度高、符合贷款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及项目的贷款。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加强对中小服务企业金融支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商引资活动,广泛争取外来资金投资我市服务业。对民营服务业企业,要优先落实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政策,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吸引民间资金进入服务业。

进一步推进服务价格体制改革,完善价格政策,对列入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逐步实现与工业用电、用水、用气基本同价;结合我市修编后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第三轮城市总体规划,调整城市用地结构,优先保证国家鼓励类的服务业项目用地。

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逐步建立公开透明、管理规范、标准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鼓励各类经济实体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方式进入服务行业。对不同所有制的服务企业在投融资、土地使用、工商登记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一视同仁,享受同等待遇,切实贯彻落实好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提高非公有制经济在服务业中的比重,重点支持民间资本进入商贸、文化、旅游、教育、卫生、科技、体育、城乡公共服务等行业投资经营,凡是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入的服务领域,都可向社会资本开放。

(三)着力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加快培养引进服务业急需的信息服务、金融保险、中介咨询、现代物流、旅游、酒店管理等方面的人才。采取多种方式有计划的在我市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增设服务业紧缺的专业,加强岗位职业培训。创造良好条件,积极吸纳省内外高级服务业人才到我市创业发展。发挥人才积聚效应,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素质。

(四)不断优化服务发展环境

规范服务市场秩序,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行业监管制度,坚决打击假冒伪劣、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严肃查处不正当竞争,保护各类服务业的合法权益。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的监督检查,取消不合理的收费项目,对合理合法的收费项目及标准按照规定公示并接受社会监督。落实职工年休假制度,倡导职工利用休假进行健康有益的服务消费,促进服务业的兴旺发达。加快信用体系建设,引导城乡居民对信息、旅游、教育、文化等采取灵活多样的信用消费方式。规范发展租赁服务,拓宽消费领域。加快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逐步放宽进入城镇就业和定居的条件,增加有效需求。

各县、特区、区人民政府,市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结合实际,加紧研究制定促进服务业发展的具体配套措施,抓好组织实施,全力推进我市服务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

二○○八年十二月十五日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六盘水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实施意见”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WTO事务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6 律咖推荐指数:99 业务咨询人数: 185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