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征地拆迁 > 土地承包 > 其它承包知识 >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性忧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性忧患
发表时间:2012-07-04 浏览次数:113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性忧患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不能回避当代中国的现实问题和基本国情。当代中国一是人口众多,就业压力巨大;二是产能过剩,失业问题严重;三是农村人多地少,就业安置总体困难。在此前提下,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方向问题也就显得极为重要。

事实上,当代中国的最大问题,还是人的问题。人既是经济的,也是社会的;既是资源,也是技术;既是财富创造者,也是商品消费者。创造与消费紧密相关,没有收入稳定的财富创造者,哪来需求旺盛的社会消费者?因此关键在于能不能把所有人放到社会大生产的过程中去,调动生产力最积极的要素,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问题也是如此。

人多地少、就业与失业的四重压力巨大,决定了当今中国难以在短时期内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社会问题。三十年来中国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基石,就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方式的相对平衡与基本稳定,否则很难促成广大农村的长期安定。只要土地在手,农民家庭的生活生产情况无论如何,总有基本保障的。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目的,是要解决“三农”问题,并且重点解决好中国农民的安居乐业问题。解决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要求,既要保障农民生活就业需求,又要全面促进农业进入现代大生产的链条之中,提高农业生产力水平,改善农村整体经济状况,努力使中国“三农”面貌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但中国国情决定了,在二三产业规模发展制约严重的前提下,农业生产力整体发展与全体农民安居乐业的矛盾相当深重。农业生产力越发展,需要就业安置的人口越多;农村贫穷人口的就业安置越滞后,农村整体发展的现实问题就越是突出。而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根本目的又是服务于以农民为多数人口的广大人民,因此农民出路也就必然成为贯穿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始终的一个根本问题,本末问题不能倒置。

由此说明,在目前情况下,乃至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中国农村必然要有自身特色,无法构筑照搬西方效率模式(人少地多)的稳定形态,而在“基本农田”、“自愿转让”、“专业户”和“家庭农场”这类流转方式的关键词中,可能含有土地私有化倾向。如果这类倾向不能得到超前防范和严格控制,“三农”问题的解决必然困难重重,中国整体发展进程可能再度艰险,农村工作就难免出现愿望与实际相背离的情形。

假如私有化的西方高效农业模式难以照搬,那么在现实国情中,剩下的农业现代化的方向必然就是唯一的,它就是集体承包、集约经营、技术改造、立体发展的现代化产业发展道路。只有具备全部产业的产能规模持续扩张、就业空间充分拓展、消费潜力全面发挥的现实经济条件,边消化边提高,才有可能推动现代农业向高效模式迈进。故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问题至关重要。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方向性忧患”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其它承包知识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9 律咖推荐指数:96 业务咨询人数: 122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