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法规 > 刑事行政法类 > 工商税务 >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颁布单位:山西省朔州市人民政府 文号:朔政发〔2015〕11号
颁布日期:2015-03-25 失效日期:
效力级别:地方法规及地方人大文件

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

朔政发〔2015〕11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开发区管委会,市直及驻朔各有关单位:

现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朔州市人民政府

2015年3月25日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

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启动伊始,世界经济发展孕育重大变革,发展科学技术成为我国应对全球挑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在经济发展方式面临重大转型和调整的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作出了由资源依赖、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131”总体战略部署。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2014-2020年)》(晋政发〔2014〕6号),进一步明确我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的具体目标、任务和措施,充分发挥创新驱动在推进“两大任务”进程中的引领作用,制订本行动计划。

本计划执行期为2014—2020年,根据形势变化,依据国家“十三五”规划,相关指标和内容适时进行调整。

一、行动纲领

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省委、省政府《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山西行动计划》,以循环低碳发展为主题,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前沿技术的引进吸收为手段,通过产品、技术、市场、资源配置方式、组织模式等全方位创新,在煤基产业、新兴产业和生态适应能力建设等领域打造线性和网状创新链条,强化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为坚定不移推进“两大任务”提供重要支撑。

目标:到2020年,低碳为主要特征的循环发展成为主导模式,重点领域核心关键技术创新和标准制定取得突破,科技供给能力有效增强,社会创新潜力更好释放;煤基产业自主创新能力大幅提升,传统产业素质提高,新兴产业比重提升;科技与经济结合更加紧密,形成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努力实现以下主要指标: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以2012年数据为基础,年增速不低于30%,到2020年占比不低于2.4%。

——每百万人口中研究人员数在2020年达到5000人以上。

——每百万人口中使用网络的人数在2020年达到85万人以上。

——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在2013年85件的基础上,年均增长32.5%,到2020年达到609件以上。

——技术合同交易总额在2012年5190万元的基础上,年均增长不低于12%,到2020年不少于13000万元。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GDP)比重的年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到2020年占比不低于30%。

——科技成果转化率在2020年不低于20%。

——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每年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到2020年达到56%以上。

二、技术创新主体建设行动

(一)组建和培育各类研发机构。政府主导面向全市煤炭、电力、食品、陶瓷、材料等主导产业共性关键技术和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依托骨干企业、重点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引导建设一批科学研究与技术创新机构或组织。(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改委)

支持和引导大中型企业独立组建或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组建研发中心。支持中小企业联合组建研发机构或与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研发活动,共建联合研究开发基地、企业院士工作站。(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

(二)提高大型企业创新资源整合能力。加快企业内部科技资源整合,尽快形成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相配套的梯次研发结构。激发企业技术创新动力,建立健全国有企业技术创新经营业绩考核制度,落实和完善国有企业研发投入考核措施,加强对不同行业研发投入和产出分类考核。(市经信委)

(三)增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完善创业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创业环境,培育一大批创新活跃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综合运用各种有效手段,支持中小企业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企业技术中心,或与大学、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研发机构,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快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发挥中小企业在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科技局)

开展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行动,启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认定工作。加快建立一批开放性公共科技服务平台,为中小微企业研发、设计、试验等提供服务,引导中小微企业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到2020年,全市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达到900家以上。(市中小企业服务中心、市科技局)

(四)扶持和整合民间创新力量。设立民间技术创新认定部门,定期派各专业的专家或研究人员对民间技术创新进行专项辅导;对民间技术创新人员给予奖励;设立民间技术创新人员工作室,负责相似研究或相关研究民间人士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整合民间创新力量。(市民政局、市科技局)

(五)构建问题导向协同创新中心。以朔州市急需及战略需求为出发点,以政府为纽带,以企业、企业研究机构和高校、政府研究机构为主体,构建朔州市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研究创新协同中心,探索不同需求模式下形式多样的创新模式,组建协同创新体。(市发改委、市综改办)

(六)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在新材料、现代煤化工、电子信息等领域,依托优势企业,联合国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运用市场机制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导向,以联盟为主体开展重大技术创新。组建跨区域协同创新中心,积极与异地高校或科研机构开展合作,将研发机构遍布全省乃至全国。(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三、重点产业创新行动

围绕传统优势产业的创新发展和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依托企业、科研机构,坚持“吸收创新与自主创新相结合,以自主创新为主”的原则,重点加强以煤为基的煤炭、煤电、煤化工“三大强势”产业、以工业固废综合利用材料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和包括新能源在内的战略新兴产业、陶瓷产业、节能环保产业、生物医药和中草药产业、高效生态农业、边塞文化和社会旅游产业以及教育培训产业等八大产业创新,按照围绕产业链配置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的总体思路,通过招标、委托和自发等方式,组织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合作共同体联合攻关,开发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共性技术和产品,搭建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团队,建设产业化示范工程和基地,全面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

(一)以煤为基的“三大强势”产业。结合朔州市煤炭产业、煤电产业及煤化工产业的特点,以山西省《关于围绕煤炭产业清洁、安全、低碳、高效发展拟重点安排的科技攻关项目指南》为项目创新依据,提升朔州市传统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效益。

1.煤炭产业创新。围绕煤炭清洁生产技术和清洁高效利用技术两个方面展开研究与应用。煤炭清洁生产技术方面,围绕煤炭生产产业链,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广为目标,开展采矿、排水、安全生产监测、矿井通风、故障预警等多方面的矿井数字化技术及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从事煤炭绿色开采技术与装备研究开发及示范。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方面,开发大型矿井建设技术及边角地块、残留煤柱煤炭复采、保水、充填开采技术,复杂地质条件下煤与伴生资源安全高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开采技术;开发矿区采空区探测技术;研究矿井瓦斯、煤岩动力、突水、自燃火灾及热害等灾害防治技术;开发低浓度瓦斯和乏风安全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煤炭高效洗选、低阶煤提质、型煤制备等加工技术。(市煤炭局、市安监局)

2.煤电产业创新。注重清洁能源使用与技术开发研究,开发低热值煤发电、高效空冷发电、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分布式能源等技术。针对低热值煤发电过程中废气废渣大量排放的问题,开发难燃煤低氮高效清洁燃烧、煤矸石循环流化床锅炉低温发电与灰渣协同高值利用关键技术,实现能质耦合梯级利用,并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推进省批复我市的三个低热值煤发电项目,继续推动中煤平朔2×66万千瓦低热值煤发电项目和山西神头发电有限公司二期“上大压小”2×100万千瓦项目建设,争取拿到“路条”的项目早日核准,核准项目早日开工建设。从事或参与IGCC系统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究开发与示范,围绕高参数、大容量超临界燃煤发电技术、高效超净燃煤发电技术、煤炭分级利用技术等煤电领域的关键技术展开技术创新与攻关。(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3.煤化工产业创新。加快煤炭深加工产品创新,利用朔州市煤炭资源的特点,发展铝、镁、化肥、甲醇、油、精细化工等产品,推动包括煤制油和煤制天然气方面的煤清洁转化技术创新。建设晋北煤化工产业基地,实现煤炭功能从燃料向原料转变。研究开发以煤炭低温热解过程为先导的煤炭分级高效转化技术,煤炭高效、低耗、节水转化制备天然气、液体燃料技术,煤制氢及储氢技术,煤制芳烃、烯烃、醇醚以及下游高附加值化工品产业化技术,煤焦油深加工等技术。力争到2018年建成投产,生产煤制天然气、煤制油、芳烃、烯烃等煤化工产品,到2020年通过煤基多联产年转化煤炭1亿吨。(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二)战略型“三大新兴”产业。朔州市战略型“三大新兴”产业指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

1.新能源产业。在现有新能源产业发展优势的基础上,继续扩大新能源产业发展规模,在吸收引进创新的同时加强新能源产业自主创新和原始创新。开展大型光伏太阳能光伏发电、风光互补发电及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应用。利用本市大型风电基地的优势,与省属大型国有企业、研发机构合作联合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能技术,加快发展风电装备制造业。(市发改委、市经信委)

2.新材料产业。加大对粉煤灰、煤矸石、脱硫石膏为主攻方向的大宗固废物的科技创新、产业研发,特别是在新产品研发基础上的产业化生产经营。结合朔州市在此产业领域已取得的优势,加强大宗工业固废资源化高值利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示范,重点围绕煤矸石提硅提铝技术开发研究,粉煤灰提硅提铝技术开发研究,磷石膏原位碳酸化转化联产硫胺技术研究,型煤及型煤锅炉研发推广等技术领域开展煤矸石硅铝碳梯级利用技术、高铝粉煤灰低能耗提铝技术、型煤粘结剂、固硫剂的二次开发技术攻关。发挥落户于固废综合利用园区的亚洲粉煤灰研发中心人才、技术、资源要素优势,在现有的生产技术成果条件下,组织相关企业与研究机构对上述内容进行联合研发,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开发原始创新产品,把现有的固废物处理技术优势变成国内外的技术竞争优势,并且要加大固废物综合利用机械设备的整机研发,使此类产品成为朔州市装备制造方面的优势产品。(工业园区、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新能源汽车。在推进现有汽车项目投产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开发新能源汽车领域其他产品生产,并在全市推广使用新能源汽车。在钒电池一期工程建成投产的基础上,利用朔州风电发展的优势,将钒电池研发与生产并重,推广钒电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建立山西钒电池系统应用示范工程。(市发改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陶瓷产业。朔州陶瓷工业已形成以怀仁金沙滩、应县新型产业科技创新园两个陶瓷工业园区为主要承载,集技术研发、工艺创新、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其创新行动仍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在现有的骨干企业中,加大国际知名品牌创建,以扩大出口份额,提升出口利润,把“山西省日用陶瓷出口基地”变为“中国日用陶瓷出口基地”,乃至“世界日用陶瓷基地”,提升朔州陶瓷产业在中国及世界的地位。加强产业生产领域中的创新,融入节能环保技术,提高产品“绿色”属性。在产品种类方面,加大功能性陶瓷的研发,特别是保健功能和艺术功能相结合的陶瓷制品,提高产品品质。(工业园区、市商务局)

(四)节能与环保产业。针对煤炭、焦化、钢铁、电力、化工、水泥行业等典型的高能耗高污染过程,研究过程优化设计、工业余热回收、气液固三废回收利用新途径,从源头上减少排放。开发高效电机、稀土永磁无铁芯电机和节能变压器等制造技术。开发炉顶压差发电、干法熄焦、转炉负能炼钢等关键技术。开发锅炉窑炉节能技术。研究保温隔热、防水密封等建筑节能关键技术。开展高效固体光源等照明技术开发及应用示范。发展环保设备集成应用技术,工业及现场环保控制网络技术,环保无线传感和数据采集技术与设备等。(市环保局、市经信委)

重点开展大气质量治理、脱硝、重金属脱除、持久性有机污染物以及挥发性有机物的控制及监测技术成果和柴油机(车)排放净化、环境监测等方面的技术成果转化应用。开展流域水环境监控预警业务化运行管理支撑技术研究示范。开展高浓度有机废水、煤泥水、农村废水等综合处理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应用示范。开展生态脆弱区、工矿区生态治理关键技术应用示范。发展水土流失治理、河道生态修复技术,湿地恢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技术,沙漠化与荒漠化土地治理技术等。发展环保综合自动化管理平台、企业环保决策支持与数据中心等环保IT技术,推进数据库搭建、环保软件开发等。(市环保局、市经信委)

(五)生物医药与中草药产业。鉴于朔州市生物医药产业规模较小,生物医药产业创新更主要是吸引更多的生物医药企业。利用朔州市仅有的几家医药企业,依托市场需求,开辟创新科研项目,加强企业自身主营产品创新力度。利用朔州地理位置优势,开发中草药种植技术及产品。(市卫生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

(六)高效生态农业。大力发展低碳农牧业。重点发展低碳良种、良田、良法选育,高碳农机低碳改造,田间管理和农机农艺融合,设施农业(农业大棚、立体种植等)集成,废弃物生物碳化保肥固碳,区域特色作物无公害低碳生产、贮运及深加工等技术,从而减少碳源物质投放,增加土壤碳汇功能,减低排碳总量。以废弃物生物碳化保肥固碳、以生物质炭化回田、沼气利用、沼渣肥田、生物质气化及型煤化以及其他高附加值利用为开发突破方向,促进秸秆、种壳、粪便、污泥和生活垃圾等生物质废弃物100%综合利用。在林业中重点发展低碳高效育苗、种植和林产品加工技术,林业废弃物深化利用技术。合理调整用材林、碳汇林、经济林比例,增加林业多种经营。合理运用林下资源与空间,形成“林—灌—草”复合种植模式,多生态位增加碳汇;利用古战场资源,结合林业旅游开发,形成自然与人文融为一体的特色旅游产业。在畜牧业中重点发展低碳高效牧草养殖,畜禽养殖,肉奶蛋制品加工、储运和销售技术。平衡生态草场与饲用操场分配比例,有效增加碳汇。(市农委、市畜牧局、市林业局)

积极推广现代农业生产技术。组装一批良种良法配套的节本增效技术、循环农业生产技术、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一批稳粮高效、农牧循环、水旱轮作等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提高秸秆低碳化利用水平,推广太阳能和沼气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开发用绿色无公害的方法高效生产具有区域特色的小杂粮、畜牧、果蔬、林业、中药材等产品、贮藏运输及精深加工、废弃物资源化的关键技术。开发动植物生物安全技术及应对农业灾害技术。开发林业生态建设、盐碱地治理及利用和水资源高效利用的关键技术。(市农委、市林业局、市水务局)

创新农业经营模式。探索农产品原料生产和加工一体化经营,加大在农产品销售方面的创新力度,通过多种渠道扩大农产品销路,店铺销售与网络销售并驾而行,加大农产品出口。(市农委、市林业局)

(七)边塞文化与社会旅游产业。以市场为导向,创新营销模式,将现代化技术、边塞文化与丰富的旅游资源结合起来,走文化旅游创新发展之路。

1.旅游产业的产品创新。整合旅游景区线路,打造朔州三大旅游精品线路名片,即边塞文化旅游、工业旅游和生态旅游。将三大旅游线路进行融合再创新,将边塞文化与现代时尚,休闲观光和购物,边塞文化体验、传统工艺展示及体验和饮食文化等有机结合,提升文化旅游业的综合效益,打造集旅游、休闲、体验、娱乐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业。以数字化开发为技术,打造创意文化产品。这类产品可以以朔州丰富的历史资源为背景,利用数字化技术,创建文化传媒及动画传媒,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市委宣传部、市旅游局、市文化局)

2.旅游产业的营销创新。利用朔州市现有的文化旅游宣传资料和宣传途径,一方面继续加大宣传,另一方面创建朔州文化旅游网站,设计旅游产品、旅游路线、旅游服务,为游客提供全面的旅游信息,将数字化服务融入旅游网站中,即以游客充分了解朔州和以方便游客出行为最终服务目标进行创新。(市旅游局、市文化局)

(八)教育培训产业。教育培训产业创新包括培育新教育业态和培训模式、内容的创新。

教育业态创新方面。引入产业发展培训、创业培训,利用朔州市现有的高等专科学校加强产业员工再教育服务,设立适合朔州产业发展的专科学校或专业设置。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领域可以开展教育机构联盟,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对中小学的科技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市教育局、各职能部门培训机构)

培训模式和内容创新方面。针对不同的创新主体的不同需求开展不同内容的培训,注重知识更新;将课堂学习与网上课堂结合起来,多渠道进行教育培训。(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各职能部门培训机构)

四、重大创新工程

重大创新工程是全面推进朔州市创新驱动行动的重要抓手,是推动朔州市经济发展方式向创新驱动转变的重要基础,结合朔州市产业创新发展要求,在重点创新领域创建重大的创新工程,以推动全市创新行动建设。

(一)科技创新园区建设工程,即低碳技术创新工程。依托朔州市现有园区产业基础和开发条件,整合提升现有资源、产业优势,吸纳聚集跨国公司,创建研发机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加速器,建立朔州创新科技园区,打造低碳技术创新发展的集聚区和示范区。

园区要突出低碳发展主题,加强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政策创新有机衔接,实现高碳资源低碳发展、黑色煤炭绿色发展,全面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1.用好“气化山西”的政策。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效率,结合“气化朔州”重点。建设工程项目,加快煤制天然气管线建设,煤层气应急调峰储气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展。加大天然气对成品油替代步伐,到2020年城市气化率达到98%。(市科技局、市住建局、市煤炭局)

2.实施低碳科技创新专项。结合《山西省低碳创新行动计划》和朔州市具体情况,围绕碳排放、碳中和、碳捕集、碳储存、碳转化等领域推进本市低碳技术创新工程。以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和生态产业为主线,围绕洁净煤技术、煤炭清洁利用技术、节能环保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态复垦、低碳农林牧技术的利用开发,实施低碳科技创新专项,引领和支撑低碳创新行动。(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煤炭局、市经信委)

(1)开展煤基清洁能源生产技术创新专项。积极参与省重点研究煤炭高效、低耗、节水转化制备天然气和液体燃料的产业化技术和煤制氢及储氢的技术研发活动。

(2)高耗能高排放企业能源利用技术专项。承担山西省针对低热值煤发电过程中废气废渣大量排放问题,开发难燃煤低氮高效燃烧技术与废渣低温固化等节水节能低碳技术的自主研发。

(3)新能源规模化开发利用技术专项。参与研究高效储能技术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技术;自主开展风力发电关键技术攻关及装备研制,形成高端化风电设备创新链。

(二)废物高值化利用工业园区建设工程,即低碳技术转移促进工程,建成全国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基地。

打造废物高值化利用工业园区,将初步形成的粉煤灰综合利用新型产业打造成以废物高值利用工业园区的发展模式,推广现有的技术应用,使之形成产业化发展态势;利用相关企业集聚的优势,进行产品开发与研究,使之形成依靠技术研发的发展态势,将朔州建成全国工业固废利用示范基地。(市经信委、市科技局)

在园区内创建和利用技术市场。利用山西省技术市场平台或其他技术市场平台,创建朔州市技术市场平台,提供技术服务,把有利于朔州市产业发展和社会发展的新技术引入进来,加快科技成果的产业转化,以加快科技创新过程;也可以将朔州的技术创新成果利用技术市场转移出去,增加技术收益和相关产品的收益(如大型装备制造产品、原材料、附件产品等)。(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积极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与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立多方面合作,充分利用科技中介服务机构的服务能力,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为新技术的应用搭建桥梁;培养本地科技服务中介,创建集技术经纪人、金融、法律、会计、资产评估等全方位服务为一体的中介机构,为本地区企业、机构、组织、个人提供技术交易服务。(市科技局、市经信委)

健全技术转化机制。建立健全科技成果登记制度,积极帮助登记在案的科技成果在技术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运用技术平台和中介服务机构,为全市企业、机构、组织、个人的各类技术创新、科研成果进入技术市场提供财政支持;建立和完善技术合同认定制度,提高技术合同财政支持的兑现水平。依法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技术资本化、产业化,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三)陶瓷与民间工艺创新园区。在朔州市陶瓷工业发展及两个陶瓷园区的基础上,打造以陶瓷产业为核心的创新工业园区,开展陶瓷产业研究开发与生产、销售一体化经营、集约化发展模式。同时,增加民间工艺创新园区功能,融合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创新新工艺,传承和壮大朔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使民间工艺创新走上创新型产业化发展之路,成为朔州产业发展的又一大亮点。(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商务局)

五、体制机制创新行动

充分调动起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服务与保障作用,创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改革体制,创新机制,切实形成创新驱动的动力机制。

(一)健全多层级的创新工作机制以及创新绩效考核机制。

第一,创新政府考核制度。彻底改变原有以GDP增长为政绩考核的政府考核制度,将科技进步和教育发展相关指标引入考核系统,并加大这些指标在考核中的比重,使全市干部职工彻底转变原有的发展思路,推动全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创新国有企业科研部门的工作机制和考核机制。完善以企业盈亏为主的国有企业考核机制,将创新考核指标大力度地引入国有企业考核体系,推动企业发展模式转变。改变以论文和科研经费为主的传统科研机构考核结构,增加科研创新成果及成果转化为内容的自主创新、联合创新和协同创新的考核指标,重新构建科研机构考核体系。

第三,建立包括企业和科研机构在内多政府部门创新引领的联合工作机制。创新行动计划涉及多个部门,条条块块分割,效率低下。为了提高科技创新行动计划的执行力,提高科技创新政策的执行力,设立多部门创新政策联合办事机构或会议制度,以企业需求、激发企业创新能力为出发点,从财税、金融、教育、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制定鼓励科技创新、鼓励技术进步的政策措施,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断协调,及时解决问题,为企业创新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二)建立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地方财政和税收新机制。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科学技术经费作为财政预算保障的重点。市、县(区)财政科学技术经费支出在本级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所占比例应当达到国家科技进步考核指标要求。各级财政投入的科技经费,任何部门都不准挪用、不许截留、不能有名无实,确保专款专用。

适当调整税赋结构,依法落实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的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未形成无形资产计入当期损益的,在按照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按照研究开发费用的50%加计扣除;形成无形资产的,按照无形资产成本的150%摊销。对国家需要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落实企业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主管税务机关有异议的,可要求企业提供科技行政部门的鉴定意见书。

(三)建立推进创新驱动发展金融新机制。加大对企业科技创新信贷投入。金融机构要对本市重大科技项目、重大科技项目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引进技术消化吸收项目和技术项目出口进行重点支持。金融机构建立适应朔州科技创新行动的信贷管理和贷款评审制度,开辟科技创新方面的金融产品,探索企业动产、股权、知识产权、订单等质押贷款方式;支持企业科技创新项目利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筹集资金;支持企业通过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发行中小企业私募债。

鼓励发展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财政在财力许可的条件下积极支持本市创业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的启动,为保险公司、社保基金、企业年金管理机构和其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投资者、民间资本参与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创造条件。同时,政府要扩大新兴产业创业投资规模,起到引导创投资金进入的作用。

(四)建立创新人才培育、引进和使用新机制。

第一,拓宽人才发展空间。打破部门、单位限制,允许全市其他部门、单位符合条件的人才参与竞争、选拔;对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才适当放宽任职条件和年龄限制。

第二,完善人才奖励机制。对产业技术创新有重大贡献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表彰和奖励;对带有专利技术或创新技术创业的人才进行专项资助。

第三,完善人才保障措施机制。对那些应用科技创新创业的人才,在其创业初期给予基本的保障措施,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于科技创业。

(五)加快完善知识产权运用与保护机制。利用省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创建朔州市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开展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系统化服务。利用服务平台对本市的知识产权项目进行公开挂牌交易或寻求合作。

(六)改革科技管理体制机制。依托本市产业发展的战略性、前瞻性问题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力度,对主导产业、优势领域所涉及的重大科技项目、共性的科技项目开展基础和应用的联合研究、联动研究。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促进机制、激励机制和协同创新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建立创新调查制度和创新报告制度,改革科技成果评价和奖励办法,构建科学透明的科研资源管理、科研项目和科技成果评价机制。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强与同行业发达企业学习交流,开展协同创新。

六、创新体系效能提升的路径

围绕朔州市创新驱动发展方式转变的要求,提升创新体系整体交通,形成全社会创新合力,实施多路径的鼓励创新主体创新动力。

(一)启动创新型市县村的创建活动。充分利用我省启动创新型市县建设的契机,启动省级创新型市县建设,部署建设1个省级创新型试点区,1个省级创新型县力争进入全省创新型城市行列。加快推进平鲁区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各领域的渗透和应用,提升城市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创新型村镇建设,鼓励农村基本设施低碳节能应用,创新农业生产技术,使创新的效能改变农村生活、改变农业生产方式。

(二)整合企业创新主体,推进多种创新模式。鼓励企业在消化吸收创新的基础上开展自主创新。鼓励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建立专业的创新研发机构或组建联合创新研发机构,向创新型企业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同一产业链不同行业的企业间设立联合研发机构,开展集合创新。鼓励已具备省内或者国内优势的产业通过多种形式的自主研发,进行原始创新。

加快有条件的中小型企业内部技术创新,对于那些转化为产业的技术创新成果按成果转化法实行税收优惠政策,以鼓励中小企业创新。

(三)科学确定人才标准,创新人才选聘方法,加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按照朔州产业发展、经济发展规划和要求,要因时、因地地合理确定高级人才的认定标准和高级技术工人的认定标准,使其在吸引和培养人才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打破原有的用人机制,不拘一格选聘技术人员。要敢于把技术创新人才特别是年轻的技术创新人才放在管理岗位,敢于让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流动和人才资源共享。

培养现有人才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税收方面的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员工的培训费用,特别是对一线技术工人的培训,增强其理论知识学习,利用激励政策鼓励其在生产一线创新;对于优势产业,政府可以出资兴办各种培训学校,培养高技能的产业工人。对于师资力量薄弱的培训,可以与科研院所、院校合作,定向培养人才。

(四)多种措施推动民间创新发展。开设相关技术创新、创业的培训,调动民间创新的积极性,为民间创新群体创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立民间技术创新、创业基金,为民间创新提供资金支持。在技术创新市场平台上专门设立民间个体创新内容,认定民间创新成果,对于可转产业化的民间创新给予一定的奖励并保护其创新成果。放宽民间科研组织建立的条件,允许成立非企业法人的组织,鼓励民间创新组织的发展。

(五)推进协同创新,组织重大技术攻关。在技术创新市场平台上专门开辟协同创新通道,为创新主体搭建一个协同创新平台,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以及科技服务机构等上下联动和横向互动,实现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突破。

七、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朔州市创新领导小组,对创新型行动计划进行整体指导与领导,实行对口包干制,进行专项扶持,要做到市、县、乡每级、每个领导干部都有对口服务对象,建立起朔州市创新行动计划定点、定项、定时、定人的组织领导体系。

(二)加大政府创新投入,加快融资平台建设。确定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以确保我市技术创新的投入。为企业技术创新搭建融资平台,加快融资平台建设力度,创新融资机制,以确保我市技术创新的资金支持。

(三)建立科技项目管理新机制。建立健全科技项目决策、执行、评价相对分开、互相监督的运行机制。利用财政资金设立的各类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计划项目,应当建立健全同行评议和竞争择优制度。创新项目立项评审办法,进一步探索网络和视频评审;项目验收完成后,研究成果的基本信息全面向社会公开,成果社会共享,防止重复立项。建立重大科研项目预算评审制度。完善科技项目管理法人责任制。

(四)提升政府创新服务水平。通过创新政府办事管理体制,构建技术创新项目“绿色通道”,优化投融资服务环境,完成人才引进、使用机制,提升政府服务水平。

(五)支持自主创新产品政府优先采购。通过政府需求拉动措施刺激中小型高科技企业发展,激励企业自主创新,让更多开展自主创新的研发企业获得更好的市场环境。

(六)营造创新文化环境。创新文化环境的形成与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与培育。大力传播弘扬创新文化,营造鼓励探索、勇于创新、宽容失败的创新氛围。加大创新教育,特别是中小学的创新教育。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面提升公民科学素质,激发全市人民的创新激情。

(七)建立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考核督查体系。以创新主体的考核机制为核心,建立各创新主体的创新考核督查体系,特别是国有企业和政府行政职能部门的考核督查体系。以改进督查形式、转变考核方式、优化评价模式和增强绩效意识为原则,重点把日常督查、重点督查、阶段性督查和调研相结合,贯穿于创新工作落实的每个阶段、每个环节,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将创新指标纳入考核体系,增加创新指标考核比重;建立健全创新驱动监测评估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投入产出监测;建立包括科研经费申请、支出、成果转化、人才引进和使用在内的综合性指标体系考核研究机构、科研企业、科研团队的创新效果。将科技进步和创新能力建设纳入到国有企业和政府工作人员、干部的考核体系中。

附录:主要经济指标解释

年均增长率:【N次根号下(末年/首年)】-1,N=年数-1,计算的结果只能适用于以首年算末年,若算中间年份则与原值不相等。即m=。其中B为最后一年,A为第一年。事实上,考虑B=A(1+m)n,那么就是一个解m的过程。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统计年度内全社会实际用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的经费支出。

技术合同:是当事人就技术开发、转让、咨询或者服务订立的确立相互之间权利和义务的合同。

高新技术产业:以高新技术为基础,从事一种或多种高新技术及其产品的研究、开发、生产和技术服务的企业集合。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但一旦开发成功,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产业。产品的主导技术必须属于所确定的高技术领域,而且必须包括高技术领域中处于技术前沿的工艺或技术突破。根据这一标准,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技术三大领域。

科技成果转化率:为提高生产力水平而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所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科技成果所进行的后续试验、开发、应用、推广直至形成新产品、新工艺、新材料,发展新产业等活动占科技成果总量的比值。

科技进步贡献率:广义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它反映在经济增长中投资、劳动和科技三大要素作用的相对关系。其基本含义是扣除了资本和劳动后科技等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

城市气化率或称居民用气普及率:城市市区使用天然气、煤气、液化气、工业可燃气及城市专供电炊的非农业人口数占城市非农业人口总数的百分比,生态市达标值为≥90%。

资源整合:企业对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资源进行识别与选择、汲取与配置、激活和有机融合,使其具有较强的柔性、条理性、系统性和价值性,并创造出新的资源的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

科技型中小企业:以科技人员为主体,由科技人员领办和创办,主要从事高新技术产品的科学研究、研制、生产、销售,以科技成果商品化以及技术开发、技术服务、技术咨询和高新产品为主要内容,以市场为导向,实行“自筹资金、自愿组合、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知识密集型经济实体。

协同创新:创新资源和要素有效汇聚,通过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充分释放彼此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或其他组织机构,以企业的发展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以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契约为保障,形成的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技术创新合作组织。

低碳技术:涉及电力、交通、建筑、冶金、化工、石化等部门以及在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煤的干净高效应用,油气资源和煤层气的勘察开发,二氧化碳捕获与埋存等范畴开发的有效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朔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朔州行动计划(2014-2020年)的通知”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国家赔偿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9 律咖推荐指数:94 业务咨询人数: 150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