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资讯 > 法律常识 > 劳动工伤 > 保护监察 > 农民工 > 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的现状
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的现状
发表时间:2012-07-17 浏览次数:67

国务院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1月1日施行后,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实践中也逐渐暴露了《工伤保险条例》的一些不足,其中工伤赔偿程序上的复杂和烦琐,已经成为了工伤职工维权的严重障碍。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等法律的规定,工伤职工与用人单位就工伤发生争议,要想获得工伤保险待遇,必须先申请工伤认定,而认定工伤的前提必须是双方存在劳动关系;认定工伤后,还需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职工才能提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承担工伤保险待遇。这其中涉及到的程序是非常复杂的,不要说劳动者不了解,很多法律专业人士也未必都了解。

笔者下面通过一个极端典型的案例,分析一下工伤赔偿案件可能需要经过的程序。从中我们可以发现法律在设计工伤赔偿程序方面的存在的问题。

案例:

某职工被某单位食堂招聘为洗菜洗碗工,单位未与其签定劳动合同,也未向劳动者发放过任何书面证件,工资发放也是以现金形式发放,单位没有为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工作几个月后,职工在一次下班途中发生交通事故被撞成重伤。单位没有主动申请工伤认定。经过几个月的治疗,职工花费了两万多元的医疗费,治疗期间,单位也没有支付任何工资。治疗结束后,职工向单位要求工伤待遇,遭到单位拒绝,为此双方发生争议。

如果职工坚持要求单位承担工伤保险待遇,那么就有可能经历以下极其复杂而烦琐的程序,说它是“马拉松式”的程序一点也不过分(以下个程序中耗时是笔者根据假设按可能发生的最长时间估算的,仅供参考)。

第一步、工伤认定程序(从工伤发生之日起,可能已耗时7个月)

1、发生工伤后用人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职工必须在1年内提出工伤认定的申请(假设职工是在受伤6个月后提出工伤申请)。

2、劳动者提出工伤申请后,劳动部门可以根据情况依法决定是否受理。

如果劳动部门受理了申请并在60日内作出了工伤认定结论,则案件可进入第七步程序(即对工伤认定不服的行政复议程序)。假如劳动劳动部门作出不受理的决定,那么案件就要进入关于工伤受理的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程序。

第二步、工伤受理的行政诉讼程序(可能耗时6个月,如果出现发回重审理的情形,可能增加耗时6个月)

1、劳动者对劳动部门不受理工伤认定不服的,可以在60日内提起行政复议或者在3个月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法院判决劳动部门受理其工伤认定的申请。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带来的“农民工工伤赔偿程序的现状”全部内容,更多内容敬请关注律咖网!

职业病专家律师

肖本岗 业务水平指数:98 律咖推荐指数:97 业务咨询人数: 97

武汉大学法学专业,专注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法律需求研究及解决方案设计。针对企业的股权运用、股权设计、股权融资以及股权交易等研究,并且擅长于提炼企业内部交易模式,运用法律规则平衡解决企业交易模式问题。

电话咨询

优质服务

用真心换诚信,优质服务

权威法律顾问

专业律师团队为您提供权威建议

律师资质认证

律师100%实名审核

不间断回复

7*24小时不间断律师回复提醒

一站式服务

找、问、查、委托一站服务